2024-09-02
2024-12-02
2024-07-08
2024-07-01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 高雪涵
放射性肺炎是一种由于胸部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引起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肺组织受到放射线照射而引起的炎症反应。本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人群中发病率约8%左右,并且与放射剂量、照射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临床上,放射性肺炎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具有不同的发病时间和病理表现。
一、病因和机制
放射性肺炎的病因主要是正常肺组织受到放射线照射后的损伤和炎症反应。这种放射性损伤是由于电离辐射引起肺细胞的组织病理学反应所致,其中包括肺泡充血、渗出、肿胀和间质水肿等病理改变。放射性肺炎的发生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照射的方法、照射剂量、肺受照的体积、照射频率、药物使用史(如环磷酰胺、氨甲喋呤等)以及患者的遗传背景等。有症状的放射肺炎的发病率占接受放射治疗人群的5%-15%,重症率约2%。
二、临床表现
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发热多为低热,但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为高热。咳嗽和咳痰是由于肺组织受损引起的炎症刺激所致。此外,放射性肺炎还可能导致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在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发生急性右心衰竭、肺纤维化、肺气肿等并发症。
急性放射性肺炎一般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或放射治疗结束3个月内发病,通常发生于放疗后4-12周,主要病理表现为肺泡充血、渗出、肿胀,间质水肿等。慢性放射性肺炎在放射治疗结束后6-12个月后发病,1年左右达高峰,主要病理表现为支气管扩张、变形、肺纤维化、肺泡萎缩,血管内壁增厚等。
三、诊断和鉴别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放射治疗史、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摄片或CT检查可以显示肺部的炎症改变和放射治疗的照射范围。急性期影像学通常表现为多发的边界不清均匀片状密度模糊影。稍晚期出现照射范围肺野内条形或三角形致密影。后期发生肺纤维化时,出现网状或细索条阴影,致密的块状影等。
此外,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也有助于诊断。在鉴别诊断上,需要与肺部感染、肺部肿瘤、药物性肺损伤和肺栓塞等疾病进行区分。
四、治疗原则
放射性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治疗包括休息、调整饮食、保持气道通畅等措施。药物治疗主要选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以缓解炎症反应。当患者出现亚急性起病的放射性肺炎,或有中重度临床症状时(肺功能下降>10%),应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同时,也可辅以止咳、祛痰药物和自由基清除剂。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注意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静息状态下SpO2≤88%的患者可以进行氧疗。
五、预后
放射性肺炎的预后与病情的轻重程度密切相关。大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肺部病变可以逐渐恢复,放疗后3-18个月,可能会观察到放射性损伤的肺组织中灌注和通气显著改善。然而,少数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如肺纤维化、肺气肿等,影响预后。
放射性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但通过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后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