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简介

Foundation introduction

中国医学基金会是在国家民政部登记,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业务主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中国医学基金会成立于1987年,首任主席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原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朱学范先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医学科学家吴阶平院士,北京市政协原主席白介夫,卫生部原部长钱信忠和卫生部原副部长郭子恒等老前辈先后担任基金会主席,为基金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基金会现任主席为知名社会活动家陶斯亮女士,现任理事长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曲强教授。


  • 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
  • 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 等级评估证书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25-04-23

《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政策解读

  一、《行动计划》的起草背景是什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年期痴呆应对工作。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将“到2030年,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设为结果性指标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公共卫生领域应对痴呆全球行动计划(2017-2025年)》,要求世界各国政府根据自身国情,制定应对痴呆的战略、计划、政策、方案等文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倡议,全面推动老年期痴呆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起草并联合14个部门印发《行动计划》。  二、《行动计划》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行动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协同推进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强化照护、扩大供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立健全老年期痴呆防控体系。  《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痴呆防控科学知识基本普及,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全面开展,老年期痴呆风险人群得到早期干预,规范化诊疗机制更加完善,照护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老年期痴呆预防、筛查、诊疗、康复、照护综合连续防控体系基本建立,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得到有效控制,老年期痴呆友好的社会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三、《行动计划》部署了哪些主要任务?  《行动计划》提出7项主要任务,包括宣传老年期痴呆防控科普知识、开展老年期痴呆筛查与早期干预、提升老年期痴呆规范化诊疗服务水平、增加痴呆老年人照护服务供给、构建老年期痴呆友好的社会环境、强化应对老年期痴呆的科技支撑能力和加强应对老年期痴呆对外交流与合作。  围绕7项主要任务,设置9个项目专栏,包括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主题宣传活动项目、认知功能筛查和早期干预能力提升项目、“守护记忆”社区认知训练活动站项目、老年期痴呆全病程服务协作网项目、老年期痴呆相关专科医师培训项目、痴呆老年人照护专区(单元)建设项目、痴呆老年人照护人员培训项目、“黄手环”痴呆老年人关爱行动项目、老年期痴呆信息管理项目。  四、《行动计划》有哪些保障措施?  《行动计划》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广电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推进实施。《行动计划》要求各地将应对老年期痴呆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利用现有资源,保障各项任务落实。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等参与老年期痴呆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调研评估,加强指导,督促各项目标和任务完成。  原文链接:http://www.nhc.gov.cn/lljks/s7786/202501/fb6ea679e70f45848075b6aefff11aea.shtml 

2025-04-23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关于联合印发《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的通知

国卫老龄发〔2024〕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局)、科技厅(委、局)、公安厅(局)、民政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广播电视局、医保局、中医药局、疾控局、药监局、残联:  为全面推动老年期痴呆应对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我们制定了《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                       科技部  公安部                       民政部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交通运输部                 广电总局 国家医保局             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               国家药监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24年12月31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老年期痴呆患者数量持续增长,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峻挑战,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老年期痴呆防控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要求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公共卫生领域应对痴呆全球行动计划倡议,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强化照护、扩大供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立健全老年期痴呆防控体系,减少或延缓老年期痴呆的发生发展,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  到2030年,痴呆防控科学知识基本普及,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全面开展,老年期痴呆风险人群得到早期干预,规范化诊疗机制更加完善,照护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老年期痴呆预防、筛查、诊疗、康复、照护综合连续防控体系基本建立,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得到有效控制,老年期痴呆友好的社会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主要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宣传老年期痴呆防控科普知识。将老年期痴呆防控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重点内容。利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敬老月、老年健康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借助多种传播方式,在全社会进行老年期痴呆的科普宣传教育,普及老年期痴呆防控知识,强化预防保健意识,树立尊重关爱痴呆老年人的社会风尚。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发布科普视频、举办专家讲座、在老年大学开设相关课程等多种形式,帮助老年人树立危险因素控制、定期筛查、及时就诊等疾病防控理念,养成有利于脑健康的生活方式。(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民政部、广电总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中国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开展老年期痴呆筛查与早期干预。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疾控机构等共同参与认知功能筛查与早期干预的工作机制、服务网络和队伍。开展认知功能筛查和早期干预专项培训。结合基本公共卫生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推进65岁及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初筛。鼓励具备服务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对初筛阳性人群进行进一步认知功能评估,并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危险因素管理和认知训练等早期干预工作;对认知功能评估结果仍为异常的老年人,指导转诊至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支持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和早期干预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老年期痴呆规范化诊疗服务水平。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双向转诊,构建老年期痴呆的“筛查-诊疗-康复-随访”全病程管理服务体系。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或专科医院提供老年期痴呆的规范化诊疗,与上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转诊、会诊的联动机制,指导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随访管理等工作。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立记忆门诊,支持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或专科医院设立认知障碍诊疗专科。加强老年期痴呆药学服务指导,促进老年期痴呆患者安全用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医院―社区―居家老年期痴呆康复服务。相关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要充分发挥在临床研究、人才培养、技术转化和管理示范等方面的辐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全国老年期痴呆诊疗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完善老年期痴呆相关诊疗规范,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和相关人才培养培训,加强各级各类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应专业人员配置。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老年期痴呆治疗中的作用,推进中医医院脑病科、老年病科等相关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加强老年期痴呆相关中医专病门诊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中国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增加痴呆老年人照护服务供给。建立居家、社区和机构相衔接的老年期痴呆照护服务模式,根据疾病不同阶段为痴呆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照护服务。推动痴呆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升痴呆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探索发展家庭养老床位,为痴呆老年人提供专业、规范的居家照护服务。支持城乡社区建设相关照护设施,向痴呆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认知训练、紧急救援等照护服务。加快建设养老服务机构中的痴呆老年人照护专区(单元),鼓励支持建设痴呆老年人专门照护机构。将符合条件的痴呆老年人按规定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范围,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减轻痴呆老年人家庭负担。加强职业教育痴呆照护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将老年期痴呆防控知识与照护技能纳入相关专业(职业)的培养内容,扩大招生规模,开展专业化培养。(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中国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构建老年期痴呆友好的社会环境。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痴呆老年人,切实保障痴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落实监护制度,明确痴呆老年人监护人职责。加强痴呆老年人伤害风险防范和紧急救助服务,公共交通、民政救助、治安管理、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及时为痴呆老年人提供支持和帮助。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倡导,营造尊重、理解、包容、关爱痴呆老年人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社区服务资源,建立社区痴呆老年人支持服务网络。加强对痴呆老年人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通过提供心理疏导和喘息服务等方式,切实减缓其精神与照护压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民政部、交通运输部、广电总局、国家疾控局、中国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强化应对老年期痴呆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对老年期痴呆相关研究的支持力度。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积极推动老年期痴呆防控科技创新。组织多学科协同攻关,力争在探究老年期痴呆发病机制、研发预防和诊疗康复新技术、创制新型治疗药物、开发中医药防治方案等方面取得突破,并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老年期痴呆防控中的应用,推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在老年期痴呆防控领域的融合创新。加强全国老年期痴呆信息收集管理,组织开展全国老年期痴呆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全国老年期痴呆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情况。(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中国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强应对老年期痴呆对外交流与合作。支持将应对痴呆列为全球公共卫生优先事项,纳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重要内容。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分享公共政策经验,共同推进痴呆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痴呆防控资源与技术共享。加大中医药预防老年期痴呆适宜技术及成果推广力度,深化中医药国际合作。强化医疗合作与联合科研攻关,推动痴呆诊疗技术发展。加强学术交流与人员培训。促进痴呆预防、诊疗、康复、照护等理念和技术的互学互鉴。(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组织实施  本行动计划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广电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推进实施。各地要将应对老年期痴呆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利用现有资源,保障各项任务落实。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等参与老年期痴呆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调研评估,加强督促指导,及时总结经验,推动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原文链接:http://www.nhc.gov.cn/lljks/tggg/202501/2a01a6e45016496789370a276e8762f0.shtml

2025-04-22

眼睛“下水道”堵塞的烦恼

作者:广元万江眼科医院  苏尊波 副主任医师  您是否经常无故流泪,眼角红肿还伴随分泌物?这可能是慢性泪囊炎在作祟!作为眼科常见疾病,慢性泪囊炎虽不致命,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一、什么是慢性泪囊炎?  整个泪道就像精密的城市“下水道”排水系统,泪囊是眼泪的“中转站”,位于内眼角深处。我们的眼睛每天分泌约1毫升泪液,泪液通过内眼角的泪小点进入泪小管,汇集到泪囊这个“蓄水池”,最后经鼻泪管排入鼻腔。当泪囊、鼻泪管因先天狭窄、外伤或炎症等原因发生堵塞时,泪囊中的泪液滞留变质,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最终形成慢性感染,即为慢性泪囊炎。  高发人群:中老年女性(尤其是绝经后)、有鼻炎/鼻窦炎病史者、面部外伤或先天鼻泪管狭窄阻塞者。二、识别疾病的“信号灯”  1.长期溢泪:无情绪波动时仍频繁流泪,风吹后加重。    2.眼角分泌物:内眼角按压有黄白色分泌物溢出,擦拭后可能复发,或者晨起内眦有较多干眼屎。  3.局部红肿压痛:泪囊区(内眼角下方)红肿,压痛,往往是急性感染的表现。  4.继发感染风险:结膜长期充血,眼角皮肤出现湿疹样改变,若引发角膜炎,可能导致视力下降!  就医提示:当出现“擦不干的眼泪+眼角分泌物”组合症状持续2周,建议到眼科进行专业检查。三、为什么“下水道”会堵?    鼻部疾病:慢性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压迫鼻泪管。    年龄因素:中老年人黏膜萎缩,管腔变窄。    外伤或手术:面部骨折、鼻腔手术后的瘢痕形成。    先天异常:婴儿期可能发病,但成人多为继发性。四、治疗:通堵结合,根治感染  1.保守治疗:(适用于早期或暂时无法手术者)    抗生素滴眼液(需配合泪囊按摩)    重复泪道冲洗+药物灌注    2.手术治疗:(根治首选)     微创介入:激光/球囊导管成形术、人工泪管置入术,留置硅胶管3-6个月。适合单纯狭窄。  单纯泪道探通术:适用于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微创疏通泪道,大多数都能一次性解决问题。  泪囊鼻腔吻合术:建立泪囊-鼻腔新通道,充分引流泪液。目前流行鼻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无面部切口,恢复快,适合绝大多数患者,包括高龄或儿童。金标准术式,成功率>90%。  五、预防:防堵胜于治堵  早期发现新生儿泪囊炎,及时咨询专业医师。   中老年女性可定期眼科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鼻炎患者积极治疗鼻部疾病。  眼部外伤后及时检查泪道功能。    勿随意揉眼,避免细菌感染。  避免共用眼部化妆品。     慢性泪囊炎不是“小毛病”,长期不治可能引发角膜感染甚至失明!若持续流泪超过1个月,请及时到眼科进行泪道检查。  记住:通泪道,护眼角,明眸不“流泪”!

2025-04-16

2025年炎症性肠病专病医联体协作模式全国专家交流会暨诊疗质控管理专题会会议通知

各相关单位:  中国医学基金会是在民政部注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全国性社会公益慈善组织,具有公开募捐资格。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压力增加等因素,我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以每年约10%的速度递增,2025年患者人数将突破150万。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以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调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炎症性肠病(IBD)不仅仅会发生肠道受累,还常常会出现一些肠外的共患疾病,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IBD合并特殊共患病增加了IBD诊断和处理的难度,也会增加IBD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将给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带来极大经济负担。  为了贯彻落实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印发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等文件精神的相关要求。中国医学基金会拟于2025年6月7日在厦门举办“2025年炎症性肠病专病医联体协作模式全国专  家交流会暨诊疗质控管理专题会”(以下简称“本项目”)。本项目旨在总结各省专病医联体建设经验,分享医院之间对IBD相关疾病的协同管理和临床路径案例,推动炎症性肠病领域的医学发展,助力医院炎症性肠病诊疗能力的提升,加强我国炎症性肠病治疗相关科室建设和多学科合作,促进医联体内头部医院与基层医院的交流与联系,完善和提升炎症性肠病专病医联体诊疗质控(IBDQCC)标准,提升基层医院专科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炎症性肠病患者。  一、项目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基金会  二、会议时间及地点(拟定)  时间:2025年6月7日(6日报到,7日全天会议,8日撤离)  地点:厦门市  三、嘉宾及参会人员  此次会议拟邀请政策研究人员、消化病学领域临床专家、医院管理者、医保专家、药学专家等参会,讲者为中高级职称及以上。  四、会议日程(以实际开展为准)中国医学基金会2025年4月

2025-04-15

肺多发结节:了解、误区和治疗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 高雪涵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肺结节这一名词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在胸部CT检查中,很多人可能会被告知有肺结节,而其中一种情况是多发肺结节。那么,什么是多发肺结节?它们的出现和处理又有何特点呢?  一、多发结节的定义与病因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多发肺结节的定义。所谓“多发”,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节。肺结节是指影像学上小于等于3厘米的肺部结节,而超过3厘米则会被称为肺肿物。近年来,多发肺结节的检出率逐渐上升,据研究数据和临床情况显示,约有一半的患者在初次筛查时发现为多发肺结节。  那么,多发肺结节的原因是什么呢?从病因上来说,无论是单发还是多发肺结节,都有多种可能性。它们包括炎症、感染、肿瘤、出血、免疫系统疾病等。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多发结节都表示病情严重,恶性程度更高。在临床上,需要对每个结节进行具体分析,而不是过度恐慌。  二、如何判断多发结节的风险?  针对多发结节的风险判断,我们需要关注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大小、边界、质地、生长速度等。在多发结节中,直径越大、实性成分比例越高或生长速度越快的结节通常代表着更高的危险性。因此,需要针对性地找出其中的“高危结节”,这也就是多发结节中的主病灶。  三、对多发结节的误区  1、多发结节代表“转移”吗?  多发结节不代表转移。多发肺结节只代表了影像学上结节的数量,并不代表它的良恶性,更不代表已经发生了肺转移,结节可能是良性、肺原发癌或是其他肿瘤转移。  恶性的多发肺结节,分别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前者也就是原发肺癌,继发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肺部。大多数情形下,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既往患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尤其是病情尚未完全控制的患者,出现肺部多发结节,且CT表现为多发、类圆形、实性的结节,需要警惕是转移癌的可能。  2、结节会越长越多吗?  如果是良性结节,并且是感染因素导致的,抗感染治疗后,结节的大小和数量通常会减少;如果是免疫系统疾病所致,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通常会使肺部结节缩小甚至消失。如果是恶性结节,经过恰当的治疗,大多数结节是可以治愈的。当然,个别的也有复发的可能,或者剩余的肺组织内产生新的结节,所以肺结节要进行随诊观察。  四、多发结节的处理方式  对于多发结节,治疗方案通常是个性化的。除了手术治疗外,还包括随诊观察、射频消融、放疗、药物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的制定需要由多个学科的专家进行讨论,同时结合患者自身的情况和意愿。  对于高危性较高的肺结节,尤其是原发肺癌,手术治疗通常是首选。手术方案应优先考虑切除主病灶,其次考虑次要病灶如何处理,是否一并切除。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也要尽量保护患者的肺功能。  此外,对于满足条件的患者,一台手术中左右肺同时进行合理的切除是完全可行的。这也得益于微创手术技术的进步,使得手术创伤不断减小,手术切除范围更加精准。  总之,对于多发肺结节,患者和医生都需要保持冷静,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及时随访和观察是十分重要的,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康复。

2025-04-07

飞蚊症的小妖怪从何而来

作者:绵阳万江眼科医院  张小娟  你是否曾注意到,眼前偶尔会出现一些半透明的小点、线条或蛛网状物,像哪吒的混天绫般飘来飘去,干扰视线影响生活。这些小妖怪就是飞蚊症,一种“普罗大众”常见的眼部现象。一、飞蚊症是什么?  飞蚊症,医学上称为“玻璃体混浊”,是指眼球内玻璃体出现液化、混浊,导致光线在进入眼睛时,这些混浊物的阴影投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眼前飘动的黑影。二、玻璃体是什么?  玻璃体是填充在眼球后部的一种无色透明胶状物质,主要成分为水,约占99%,还有少量胶原纤维、透明质酸,负责维持眼球的形状、保持眼压稳定,支撑视网膜,和屈光作用。三、飞蚊症的原因?  (一)生理性飞蚊症: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是由于年龄增长,玻璃体发生液化,胶原纤维断裂、聚集形成混浊物。这种情况一般对视力影响不大,属于正常老化现象,患者无需过度担忧。  (二)病理性飞蚊症: 一些眼部疾病也可能导致飞蚊症,例如: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内表面分离,牵拉导致视网膜出现损伤引起视网膜裂孔或脱离。葡萄膜炎:炎性细胞进入玻璃体,导致混浊。玻璃体腔积血:各种原因包括全身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视网膜本身的血管破裂等均可能导致眼底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腔,形成混浊。眼内感染:细菌、病毒等感染可能导致玻璃体混浊。四、飞蚊症的症状  患者眼前常常出现点状、线状、蛛网状等半透明或黑色漂浮物。漂浮物会随着眼球转动而移动。在明亮的环境下更容易观察到。五、什么时候需要就医?  大多数飞蚊症属于生理性,无需过度担心。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飞蚊数量突然增多,伴有闪光感、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眼睛疼痛、红肿。六、飞蚊症的诊断和治疗  眼科医生会通过散瞳检查眼底,判断飞蚊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生理性飞蚊症一般无需治疗,病理性飞蚊症则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七、如何预防飞蚊症?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过度用眼。控制血糖、血压等全身基础疾病。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  飞蚊症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现象,大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性,对视力不造成影响,无需特殊治疗。但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病理性因素,大部分的飞蚊症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小妖怪”多能被擒拿,“哪吒的混天绫”都能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消失。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基础疾病的管理以及定期眼部检查,是预防飞蚊症的关键。

2025-04-02

赋能生命守护 筑牢急救防线——中国医学基金会积极参加复兴医院急救技能培训

  2025年3月25日,中国医学基金会秘书长王倩及全体工作人员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开启了为期一天的“AHA拯救心脏系列课程”(Heartsaver)的学习之旅。本次培训由中心负责人赵丽亲临现场进行教学指导。   此次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全面,主要围绕成人、儿童、婴儿CPR技术、AED使用,成人及婴儿窒息解除、内外科急症处理、环境相关急症应对等项目展开。课程采用观看视频与实操练习相结合——边看边练的教学方式,导师们对学员进行面对面、手把手指导,严格确保每个操作都规范、到位,学员们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与专注。他们全神贯注地聆听专业导师的讲解,每一个动作都反复练习,力求做到精准无误。在学员们分组进行胸外按压练习环节,导师不断强调:“手臂要垂直,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在应用AED设备环节,学员们在“开机—贴电极片—分析—除颤” 的语音提示下,迅速熟悉操作流程。此外,学员们还着重练习了适用于严重过敏反应的肾上腺素注射笔的应用,外出血直接按压与绷带包扎止血法,以及正确脱除防护手套等实操技能。  经过6小时的互动学习,学员们迎来严格的技能测试与理论考核。凭借扎实的学习成果,所有学员顺利通过考核,获得AHA急救员证书。   随着培训课程的圆满结束,中国医学基金会的学员们由衷感谢培训课程组织者和导师们,感谢他们精心筹备课程,为大家提供了优质的学习平台;感谢他们在培训过程中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员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深刻体会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在生命的危急时刻,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而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就意味着能够在最紧要的关头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给予最及时、最有效的帮助。本次培训课程所赋予的急救技能和公益精神,将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继续发光发热,共同守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

2025-03-24

肺癌手术的检查项目都包括哪些?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 周梦馨、高雪涵  手术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在进行胸外科手术之前,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检查项目,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胸外科手术的常见检查项目都包括哪些。  1. 临床评估和病史采集  在进行任何手术之前,医生都会进行患者的临床评估和病史采集。这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以及手术前的身体状况等。通过这些信息,医生可以更好地评估手术的适应性和风险,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影像学检查  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一系列辅助检查。下表列出了肺结节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可能需要做的检查及其主要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表格中的检查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并不是每一项都要做,具体需要做哪项,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只有各种检查相互辅助和印证,医生才能给出更加准确的诊断并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胸外科手术常见的检查项目。通过全面的评估和检查,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保障。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需要接受胸外科手术,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所有必要的检查和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捐赠名单

Donation list

捐赠人 捐赠金额(元) 捐赠项目
  • 姚*生
    9000.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1*222617468
    198.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1*222617468
    198.00元
    医务人员技能提升行动
  • 1*222617468
    198.00元
    医务人员技能提升行动
  • 1*222617468
    334.00元
    医务人员技能提升行动
  • a*15444
    334.00元
    医务人员技能提升行动
  • 吴*利
    100.00元
    医务人员技能提升行动
  • 吴*利
    100.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a*15444
    234.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a*15444
    198.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捐赠人 捐赠金额(元) 捐赠项目
  • a*15444
    198.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a*15444
    146.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1*222617468
    198.00元
    医务人员技能提升行动
  • a*15444
    198.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表*23
    198.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a*15444
    198.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李*刚
    10.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林*
    0.02元
    医务人员技能提升行动
  • 林*
    0.02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梁*玲
    50.00元
    医务人员技能提升行动

我要捐款

contribution

合作伙伴

cooperative partner

大成律师事务所
卡尔史托斯
罗氏医药
迈瑞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川北医学院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
北京健康护航科技有限公司
瀚晖制药有限公司
默沙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深信服科技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优博思(浙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科微智(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国药控股北京华鸿有限公司
北京远大就和药业
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
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