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简介

Foundation introduction

  中国医学基金会是在国家民政部登记,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业务主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中国医学基金会成立于1987年,首任主席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原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朱学范先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医学科学家吴阶平院士,北京市政协原主席白介夫,卫生部原部长钱信忠和卫生部原副部长郭子恒等老前辈先后担任基金会主席,为基金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基金会现任理事长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曲强教授。


  • 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
  • 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 等级评估证书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25-05-19

微创技术让高龄肺癌患者手术更安全

作者: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 副主任医师 胡牧  目前外科手术依然是早期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高龄早期肺癌患者的外科手术风险要比中老年患者高得多,因此许多高龄早期肺癌患者和家属会对开胸肺切除手术顾虑重重,总觉得外科手术风险太大,总是觉得心里没底儿而拒绝手术。  实际上,我国肺癌治疗已经出台了临床诊疗规范和肺癌胸外科临床路径,胸外科医生在高龄肺癌患者手术前,需要对其身体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作全身总体状况的评估,根据各种检查和化验结果观察患者有无重要器官的病变或功能减退,尤其是高龄肺癌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肝肾功能情况。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成熟和腔镜微创手术的普及,目前我国胸外科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年龄不再是肺癌外科手术的禁忌症,即使是80岁以上的高龄早期肺癌患者,只要心肺功能允许,没有全身麻醉和开胸手术禁忌证,就可以通过微创外科技术安全完成肺切除手术,从而达到根治肺癌的目的。另外,如果高龄肺癌患者同时合并严重高血压、急性心肌梗赛或重度糖尿病,不适宜马上进行手术,也可以先在综合医院相关学科积极治疗合并疾病,待合并疾病控制稳定后再安排择期手术;有些病人还可以先做术前新辅助化疗或靶向治疗,在治疗合并疾病的同时又能有效地控制肿瘤不要进展。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和腔镜技术的普及应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已经非常成熟地常规应用于肺癌外科手术中,其手术治疗效果同以往传统的开胸手术一致。这种微创手术主要适用于早期肺癌患者,如I期和II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对于不能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高龄早期肺癌患者尤其合适。由于微创胸外科手术是采用三个或两个3公分左右的小切口取代了传统开胸几十公分的大切口,也不再常规切断1-2根肋骨并切断胸壁各层肌肉组织,手术创伤程度大大降低,使高龄早期肺癌患者获得了更快更平稳的术后恢复。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随着胸部低剂量CT在健康体检和肺癌筛查中的普及应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龄早期肺癌患者能够及早诊断,而微创外科手术技术可以使这些高龄患者获得安全的根治性治疗。

2025-05-13

大健康企业之六:夯实职业健康基础管理为员工健康保驾护航

文章推荐人: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 周敬实施单位: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供稿健康中国企业行动协调推进办公室编辑整理【编者按】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申报的“夯实职业健康基础管理为员工健康保驾护航”入选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21全国健康企业建设特色案例。唐山公司建立了适用于唐山公司的职业健康数字化管理系统,并不断探索职业健康培训教育新模式,提升了宣传教育效果,是突出健康管理的特色案例。  中车唐山公司隶属于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国有大型央企,是中国轨道装备制造业的发祥地和摇篮,曾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机车——“中国火箭号”,中国第一辆客车——“銮舆龙车”,研制了中国第一辆货车、第一辆轨道检查车、第一辆特种车和第一辆高级公务车,创新开发出中国第一列双层内燃动车组、第一列摆式列车、第一列70%低地板轻轨车、第一辆常导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创造了一批又一批领先于国内外同时代的机车车辆,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坚韧有为的铁路工业栋梁。  在职业健康管理方面,唐山公司始终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将防控关口前移,注重职业健康基础管理。公司职业危害申报率、职业健康“三同时”执行率、职业健康培训教育率、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工伤保险参保率、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健康查体率、职业禁忌调离率等持续保持在100%。其申报的“夯实职业健康基础管理为员工健康保驾护航”入选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21全国健康企业建设特色案例。引入数字化手段筑牢管理“基石”  职业健康管理最主要是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和现场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管理。唐山公司有2100多名职业危害作业人员,职业危害作业点达250余个,基数大、人员流行性大、工艺工序变化导致作业点变更频繁。因此,对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监护与职业危害作业点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一直是管理难题。为此,唐山公司为了实现对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健康状况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连续动态监护,建立了适用于唐山公司的职业健康数字化管理系统。  1、摸清源头,建立关联数据库  将职业危害作业点与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相关联,明确职业危害产生源、工序类别,形成包含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基本信息、接害工序、接害因素、职业危害作业点位置信息、职业危害作业点检测结果、体检监护周期、体检监护结果等内容的职业健康管理基础数据库,建立了职业危害作业人员与职业危害作业点台账,实现系统线上管理。   2、职业健康管理信息化  为实现连续动态对职业危害作业人员进行健康监护,唐山公司对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危害作业点检测、健康监护档案实施线上管理。业务层以接触有毒有害人员(接害人员)和有毒有害场所(检测点)为主线,以接触有毒有害人员信息为基础,开展年度体检工作,实现体检计划提报和体检结果记录,并实现体检结果异常人员后续处理情况跟踪。以有毒有害场所信息为基础,开展年度检测工作,实现检测计划提报和检测结果记录,并实现检测结果超标场所跟踪评价;根据接害人员出勤信息,自动导出保健费相关台账;可以生成国家要求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职业卫生档案。创新方式强化宣传教育效果  为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扭转以往单一、枯燥和被动的宣教形式,提升宣传教育效果,唐山公司不断探索职业健康培训教育新模式,以每年的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1)员工被动接受防护知识变为主动参与。公司组织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现场教学,员工根据教学内容主动示范,由专家进行点评纠正,能够更好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提高应急实战能力。   (2)利用数字化智训平台全员参与教育培训。公司引入手机端与电脑端智训平台,将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课件与考试试卷录入平台内,并推送到全体员工,解决了员工集中培训组织难、影响本职工作等问题,培训考试不受场地、时间限制,让员工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教育培训。   (3)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员工关注重点。运用电子调查问卷形式,对职业危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知晓度与关注重点等内容进行调研分析,能够明确管理重点,了解最广大员工关心关注的问题,为制定制度、管理侧重点指明思路。  现将几种宣传方式及效果进行总结归纳,为今后职业健康宣传提供参考。唐山公司职业健康宣传活动一览表

2025-05-12

《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5年版)》解读

  一、指南修订的背景和必要性  指南是医疗卫生领域常用于指导相关工作开展的一般方法、基本标准和措施建议,对指导规范有序开展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我委印发《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对规范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促进老年医学发展,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老龄化对老年健康服务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委通过组织多地专题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在听取各方意见和总结地方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对原指南进行了修订,并形成《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5年版)》。  二、主要内容  本次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老年医学科的建设范围;二是细化了老年医学科科室设置标准和业务内容;三是明确了老年医学科的服务模式;四是调整了责任主体和质控模式。后续,我们将根据工作实际和社会发展情况,不断推进和完善老年医学科的建设工作。  三、指南的应用  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到规范建设老年医学科的重要意义,在床位、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不断完善内部质控水平,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丰富和优化服务模式,持续提升老年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老年医学科建设的指导,规范科室设置,加强质控监管,不断满足区域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完善区域老年人健康支持体系建设。  原文链接:http://www.nhc.gov.cn/yzygj/c100067/202505/63859301dcfe45cea66b49e6a9ad493a.shtml

2025-05-12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5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政发〔202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指导规范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推动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提升老年医学医疗服务能力,满足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我委于2019年制定印发《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在总结老年医学科建设管理经验基础上,我们修订形成《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5年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5年4月23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5年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推动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提升老年医学医疗服务能力,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按照本指南进行建设与管理,其他医疗机构设置老年医学科参照本指南执行。  第三条 设置老年医学科的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依规取得相应的诊疗科目资质,科室名称为老年医学科。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第四条 老年医学科主要收治罹患老年综合征、共病以及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  第五条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老年医学科的指导和监督,设置老年医学科的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老年医学科的建设与管理,提升老年医学医疗服务能力,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二章 设置运行  第六条 老年医学科应当具备与医疗机构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  第七条 老年医学科应当设置门诊诊室、病房、综合评估室。三级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床位数应≥20张,二级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床位数应≥10张。每床净使用面积、床间距、卫生间面积、病房设置标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老年医学科门诊、病区及相关公用场所应当执行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关法律法规,进行适老化改造,符合老年患者活动场所及坐卧设施安全要求。  第八条 设置老年医学科的综合医院应当具备与老年医学科相关的科室设置,包括急诊科、内科、外科、妇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麻醉科、药剂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输血科(室)等。鼓励设置老年医学科的综合医院设置肿瘤科、重症医学科、精神心理科、康复科(或理疗科)、中医科、营养科(部)等。  第九条 老年医学科应当具备的基本设备:轮椅、转运床(或医用平车)、站立及行走辅助器、坐式体重计,报警系统、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输液泵、注射泵等。同时,应当配置基本抢救设备,包括气管插管设备、简易呼吸器、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仪等,以及其他与开展老年医学科诊疗业务相应的设备。鼓励医院设置辅助洗浴设备、电动护理床、自主转运装置、肠内营养液输注泵、康复训练设备等。  第十条 老年医学科应当以老年患者为中心,强化老年人群重点疾病的早期筛查与早诊早治,在做好各种疾病诊疗的同时,规范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强化老年综合征管理与共病处理,加强安全用药指导,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最大限度维持或改善老年人功能状态、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第十一条 老年医学科要逐步建立多学科团队工作模式,根据临床工作需要,主动吸纳内科、肿瘤、中医、康复、精神心理、护理、药学、营养等各专科医护人员,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共病诊疗特色服务,积极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单病种诊疗模式向多病共治模式转变。  第十二条 鼓励老年医学科积极参与其他临床科室老年患者管理,通过多学科联合门诊、围手术期管理、会诊等形式,协助其他科室开展老年患者衰弱、营养不良、肌少症、跌倒、血栓、误吸、坠床、抑郁、焦虑、谵妄和认知障碍等高风险因素筛查,强化老年综合征的早期识别与预警,协助制定综合诊疗方案,维持老年患者功能状态。  第十三条 三级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要加强对区域内下级医院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指导,加强老年危急重症诊治能力建设,二级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要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安宁疗护机构等机构合作指导,带动基层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完善首诊负责及转诊机制,畅通上下转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个体化治疗、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等连续性、系统性服务。  第十四条 床单元设施与配置,按照相应级别综合医院标准执行。 第三章 人员配备  第十五条 老年医学科医师是依法取得医师资格并注册,从事老年医学专业医疗服务的医师。老年医学科护士是经过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护士。  第十六条 老年医学科每张病床应当配备医师≥0.3名,配备护士≥0.6名。老年医学科医师配置应当确保落实三级查房制度。鼓励医院配备康复治疗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临床药师等人员。  第十七条 三级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应当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且具有连续5年以上老年医学科相关工作经历。二级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应当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且具有连续3年以上老年医学科相关工作经历。  第十八条 综合医院应当保障老年医学科可持续发展,形成稳定的老年医学科医护团队,明确岗位职责,为老年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第十九条 综合医院应当科学制订老年医学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岗位培训计划,定期开展老年医学相关专业培训,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老年医学服务理念和技能。 第四章 科室管理  第二十条 老年医学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临床诊疗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和行业标准,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效,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第二十一条 老年医学科要规范开展老年综合评估。要制定老年患者安宁疗护技术方案以及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误吸预防与治疗方案并实施。要按照医疗机构患者活动场所及坐卧设施安全要求等行业标准,实施符合老年特点的患者安全保障措施。  第二十二条 老年医学科要加强与医院内其他科室合作,建立老年患者院内会诊、转诊机制,为老年患者提供适宜诊疗服务。  第二十三条 老年医学科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安全管理相关制度。 第五章 质量监管  第二十四条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成立省级老年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体系,逐步完善市、县级老年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开展老年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参与并配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老年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指导和质控工作,加强内部管理,提供真实有效数据和材料,持续改进工作。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指南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9年11月26日发布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855号)同时废止。   原文链接:http://www.nhc.gov.cn/yzygj/c100068/202505/cb8fc8b895b142938027facaeee62e90.shtml

2025-05-06

当您发现便血时

  血液从肛门排出称之为便血。在您考虑自己便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口腔、鼻、咽、支气管、肺等部位的出血被吞咽后也由肛门排出,在考虑便血时须先注意是否有上述疾病。  2.口服某些中草药、炭剂、有些水果,大便也可呈暗褐色或黑色,食用过多的肉类、猪肝、动物血之后大便可变暗褐色,但在停止进食后大便可变为正常,不是便血。  3.当明确自己便血时,应注意血液颜色,黑便还是鲜血便,与大便混杂还是分开,大便是否有脓汁、粘液,同时是否伴有呕血等。  4.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间。上消化道出血,如伴有肠蠕动加速时,排出鲜红的血便,但如果为少量出血,在肠内存留时间较长,则排出黑便。小肠出血,如果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柏油样便;如果出血量多,排出较快时,则成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稀便或紫红色血块。结肠和直肠出血时,由于血液停留在肠内时间较短,往往排出较鲜新的血液,乙状结肠和直肠出血时,常有新鲜血液附着于成型大便的表面。  5.如果您发现便血时,千万不要大意,因为便血时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应注意便血的颜色、血量、是否与粪便混合在一起,是否有脓血便等。  一、痔疮  是直肠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直肠静脉丛瘀血、扩张和屈曲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并因此而引起出血。痔是常见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生,随年龄而增长。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一般以内痔为多见。痔常由于表面粘膜或皮肤破损而出血、感染或静脉内血拴形成,有时痔块因脱出肛门外而嵌顿,发生瘀血、水肿,甚至坏死,出现极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痔的患者不要大意。  1.无痛性间歇性便后鲜血,多为内痔、混合痔的早期症状;  2.多在便池中滴入鲜血或在便纸上发现鲜血,严重者可呈喷射状;  3.血与粪便不相混;  4.出血量不等,一般为数毫升或十数毫升,出便后可自行停止;  5.有便秘、粪便干燥、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诱因。  [处理原则]  因长期出血可导致贫血,应进行必要的治疗。  1.无症状的痔,只需注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2.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温水每日坐浴半小时。  3.若有小量出血,可用1%~2%盐水浸泡棉球或纱布压迫肛门止血。  4.肛管内注入消炎止痛的油膏或栓剂,其润滑消炎作用。  [去医院的时机]  当痔出血严重,痔脱出引起症状或嵌顿等,应去医院就诊。   二、肛裂  肛裂是肛管下皮肤裂伤后的小溃疡,经久不愈。初起时大都为一线状裂缝,以后继发感染,扩大而形成小溃疡,每次排便时引起剧烈疼痛。典型症状是疼痛、便秘、出血。  1.疼痛呈周期性,排便时疼痛,数分钟后疼痛缓解,随之再次发生剧痛,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下次排便时再次发生疼痛。  2.疼痛可放射到会阴部、臀部、大腿内侧或骶尾部。  3.排便时可有少量出血,鲜血多在粪便表面或便时滴血。  [处理原则]  1.可用消炎止痛药,促使局部愈合。  2.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敷消炎止痛油膏或栓剂,保持局部清洁。  3.口服缓泻剂或石腊油,使大便松软润滑以利排便。  4.多吃水果蔬菜。  [去医院时机]  如果上述治疗无效,且疼痛剧烈,出血量多,可到医院外科请求手术治疗。   三、直肠癌  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70%发生于直肠上1/3和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附近。  直肠癌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直肠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  2.家族遗传史;  3.饮食习惯不良,及食用致癌物质等;  4.便血常常是直肠癌的第一个症状;  5.便血量多少不等,早期只有少量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后期则便血量增多;  6.粪便常混有脓液或粘液,有特殊腥臭味;  7.逐渐出现轻度腹泻,里急后重,体重减轻,贫血等。  [处理原则]  直肠癌的预防是十分重要的。  1.平时注意饮食结构合理,多吃水果蔬菜;  2.保持大便通畅;  3.及时治疗慢性肠道疾病。  [送医院时机]  凡30岁以上的病者未明原因的便血或便带脓血,须注意直肠癌,进行必要的检查。   四、溃疡性结肠炎  又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疾病。目前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病涉及免疫异常,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或(和)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  1.多有轻度至中度左下腹或下腹部的阵痛,便后疼痛可缓解;  2.大便多糊状,混有黏液、脓血;  3.症状反复发作,常有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交替出现;  4.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常有低度或中度发热,或高热,心律加快等;  5.病程长且逐渐发展者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  [处理原则]  1.一般在发作期宜吃流食;  2.明确诊断者,遵医嘱服规范用药物。  [去医院的时机]  一般在急性发作期,应去内科住院治疗,否则易并发肠穿孔,或癌变。   五、结肠癌  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上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不当,食物纤维不足,高脂肪饮食等;  2.有结肠息肉史;  3.慢性结肠炎癌变;  4.致癌物质,以亚硝胺类为主;  5.有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腹部隐痛;  6.有排便习惯和粪便形状的改变,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便中带血、脓液或黏液;  7.有时在腹部可摸到一包块,同时伴有乏力、消瘦等症状。  [处理原则]  主要目的是及早发现,早治疗,预防为主,注意饮食习惯。  [去医院时机]  如有上述症状,需高度警惕本病,速去有条件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勿贻误病情。

2025-04-28

胸部CT辐射:了解真相,消除恐惧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 赵珂、高雪涵  辐射,这个非常熟悉的词往往给大家心生畏惧。它隐匿于我们周围,不可见,却有潜在的威胁。大家都是知道CT是有辐射的,那么这种辐射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码?在谈论胸部CT的辐射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几个重要的概念:  1、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具有足以损伤人体的能力,而非电离辐射则无此影响。  2、辐射量:辐射量可以通过戈瑞(Gy)单位进行测量。为了比较不同类型和吸收剂量引起的生物损伤,引入了当量剂量希沃特(Sv)单位。  3、辐射的影响:辐射主要通过直接损伤DNA链导致细胞死亡和改变,从而引发急性或慢性疾病。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主要电离辐射场景,并将它们的辐射量与胸部CT的辐射量进行对比:  真相与误解:  胸部CT的辐射量看似高,但它并不足以对身体造成严重损伤。通常来说,一年内接受的辐射剂量不应超过100mSv。因此,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在规范的医疗过程中是安全的,即使是胸部平扫/高分辨/增强CT的辐射量,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消除焦虑,科学就医:  在医疗过程中,遵循医生的建议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为辐射的误解而不进行检查,也不能因为对肺结节的过分焦虑而自行频繁进行检查,要科学诊疗。胸部CT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在必要时接受检查是为了确保身体健康,不能成为患者的负担。  结语:  了解胸部CT辐射的真相,消除不必要的恐惧。科学的医疗建议和规范的检查流程是保障健康的关键。让我们相信医学科技,选择科学就医,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

2025-04-23

《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政策解读

  一、《行动计划》的起草背景是什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年期痴呆应对工作。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将“到2030年,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设为结果性指标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公共卫生领域应对痴呆全球行动计划(2017-2025年)》,要求世界各国政府根据自身国情,制定应对痴呆的战略、计划、政策、方案等文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倡议,全面推动老年期痴呆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起草并联合14个部门印发《行动计划》。  二、《行动计划》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行动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协同推进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强化照护、扩大供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立健全老年期痴呆防控体系。  《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痴呆防控科学知识基本普及,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全面开展,老年期痴呆风险人群得到早期干预,规范化诊疗机制更加完善,照护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老年期痴呆预防、筛查、诊疗、康复、照护综合连续防控体系基本建立,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得到有效控制,老年期痴呆友好的社会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三、《行动计划》部署了哪些主要任务?  《行动计划》提出7项主要任务,包括宣传老年期痴呆防控科普知识、开展老年期痴呆筛查与早期干预、提升老年期痴呆规范化诊疗服务水平、增加痴呆老年人照护服务供给、构建老年期痴呆友好的社会环境、强化应对老年期痴呆的科技支撑能力和加强应对老年期痴呆对外交流与合作。  围绕7项主要任务,设置9个项目专栏,包括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主题宣传活动项目、认知功能筛查和早期干预能力提升项目、“守护记忆”社区认知训练活动站项目、老年期痴呆全病程服务协作网项目、老年期痴呆相关专科医师培训项目、痴呆老年人照护专区(单元)建设项目、痴呆老年人照护人员培训项目、“黄手环”痴呆老年人关爱行动项目、老年期痴呆信息管理项目。  四、《行动计划》有哪些保障措施?  《行动计划》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广电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推进实施。《行动计划》要求各地将应对老年期痴呆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利用现有资源,保障各项任务落实。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等参与老年期痴呆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调研评估,加强指导,督促各项目标和任务完成。  原文链接:http://www.nhc.gov.cn/lljks/s7786/202501/fb6ea679e70f45848075b6aefff11aea.shtml 

2025-04-23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关于联合印发《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的通知

国卫老龄发〔2024〕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局)、科技厅(委、局)、公安厅(局)、民政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广播电视局、医保局、中医药局、疾控局、药监局、残联:  为全面推动老年期痴呆应对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我们制定了《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                       科技部  公安部                       民政部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交通运输部                 广电总局 国家医保局             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               国家药监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24年12月31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老年期痴呆患者数量持续增长,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峻挑战,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老年期痴呆防控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要求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公共卫生领域应对痴呆全球行动计划倡议,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强化照护、扩大供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立健全老年期痴呆防控体系,减少或延缓老年期痴呆的发生发展,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  到2030年,痴呆防控科学知识基本普及,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全面开展,老年期痴呆风险人群得到早期干预,规范化诊疗机制更加完善,照护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老年期痴呆预防、筛查、诊疗、康复、照护综合连续防控体系基本建立,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得到有效控制,老年期痴呆友好的社会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主要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宣传老年期痴呆防控科普知识。将老年期痴呆防控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重点内容。利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敬老月、老年健康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借助多种传播方式,在全社会进行老年期痴呆的科普宣传教育,普及老年期痴呆防控知识,强化预防保健意识,树立尊重关爱痴呆老年人的社会风尚。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发布科普视频、举办专家讲座、在老年大学开设相关课程等多种形式,帮助老年人树立危险因素控制、定期筛查、及时就诊等疾病防控理念,养成有利于脑健康的生活方式。(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民政部、广电总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中国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开展老年期痴呆筛查与早期干预。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疾控机构等共同参与认知功能筛查与早期干预的工作机制、服务网络和队伍。开展认知功能筛查和早期干预专项培训。结合基本公共卫生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推进65岁及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初筛。鼓励具备服务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对初筛阳性人群进行进一步认知功能评估,并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危险因素管理和认知训练等早期干预工作;对认知功能评估结果仍为异常的老年人,指导转诊至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支持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和早期干预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老年期痴呆规范化诊疗服务水平。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双向转诊,构建老年期痴呆的“筛查-诊疗-康复-随访”全病程管理服务体系。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或专科医院提供老年期痴呆的规范化诊疗,与上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转诊、会诊的联动机制,指导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随访管理等工作。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立记忆门诊,支持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或专科医院设立认知障碍诊疗专科。加强老年期痴呆药学服务指导,促进老年期痴呆患者安全用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医院―社区―居家老年期痴呆康复服务。相关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要充分发挥在临床研究、人才培养、技术转化和管理示范等方面的辐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全国老年期痴呆诊疗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完善老年期痴呆相关诊疗规范,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和相关人才培养培训,加强各级各类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应专业人员配置。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老年期痴呆治疗中的作用,推进中医医院脑病科、老年病科等相关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加强老年期痴呆相关中医专病门诊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中国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增加痴呆老年人照护服务供给。建立居家、社区和机构相衔接的老年期痴呆照护服务模式,根据疾病不同阶段为痴呆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照护服务。推动痴呆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升痴呆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探索发展家庭养老床位,为痴呆老年人提供专业、规范的居家照护服务。支持城乡社区建设相关照护设施,向痴呆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认知训练、紧急救援等照护服务。加快建设养老服务机构中的痴呆老年人照护专区(单元),鼓励支持建设痴呆老年人专门照护机构。将符合条件的痴呆老年人按规定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范围,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减轻痴呆老年人家庭负担。加强职业教育痴呆照护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将老年期痴呆防控知识与照护技能纳入相关专业(职业)的培养内容,扩大招生规模,开展专业化培养。(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中国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构建老年期痴呆友好的社会环境。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痴呆老年人,切实保障痴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落实监护制度,明确痴呆老年人监护人职责。加强痴呆老年人伤害风险防范和紧急救助服务,公共交通、民政救助、治安管理、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及时为痴呆老年人提供支持和帮助。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倡导,营造尊重、理解、包容、关爱痴呆老年人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社区服务资源,建立社区痴呆老年人支持服务网络。加强对痴呆老年人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通过提供心理疏导和喘息服务等方式,切实减缓其精神与照护压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民政部、交通运输部、广电总局、国家疾控局、中国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强化应对老年期痴呆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对老年期痴呆相关研究的支持力度。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积极推动老年期痴呆防控科技创新。组织多学科协同攻关,力争在探究老年期痴呆发病机制、研发预防和诊疗康复新技术、创制新型治疗药物、开发中医药防治方案等方面取得突破,并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老年期痴呆防控中的应用,推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在老年期痴呆防控领域的融合创新。加强全国老年期痴呆信息收集管理,组织开展全国老年期痴呆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全国老年期痴呆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情况。(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中国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强应对老年期痴呆对外交流与合作。支持将应对痴呆列为全球公共卫生优先事项,纳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重要内容。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分享公共政策经验,共同推进痴呆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痴呆防控资源与技术共享。加大中医药预防老年期痴呆适宜技术及成果推广力度,深化中医药国际合作。强化医疗合作与联合科研攻关,推动痴呆诊疗技术发展。加强学术交流与人员培训。促进痴呆预防、诊疗、康复、照护等理念和技术的互学互鉴。(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组织实施  本行动计划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广电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推进实施。各地要将应对老年期痴呆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利用现有资源,保障各项任务落实。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等参与老年期痴呆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调研评估,加强督促指导,及时总结经验,推动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原文链接:http://www.nhc.gov.cn/lljks/tggg/202501/2a01a6e45016496789370a276e8762f0.shtml

2025-04-22

眼睛“下水道”堵塞的烦恼

作者:广元万江眼科医院  苏尊波 副主任医师  您是否经常无故流泪,眼角红肿还伴随分泌物?这可能是慢性泪囊炎在作祟!作为眼科常见疾病,慢性泪囊炎虽不致命,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一、什么是慢性泪囊炎?  整个泪道就像精密的城市“下水道”排水系统,泪囊是眼泪的“中转站”,位于内眼角深处。我们的眼睛每天分泌约1毫升泪液,泪液通过内眼角的泪小点进入泪小管,汇集到泪囊这个“蓄水池”,最后经鼻泪管排入鼻腔。当泪囊、鼻泪管因先天狭窄、外伤或炎症等原因发生堵塞时,泪囊中的泪液滞留变质,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最终形成慢性感染,即为慢性泪囊炎。  高发人群:中老年女性(尤其是绝经后)、有鼻炎/鼻窦炎病史者、面部外伤或先天鼻泪管狭窄阻塞者。二、识别疾病的“信号灯”  1.长期溢泪:无情绪波动时仍频繁流泪,风吹后加重。    2.眼角分泌物:内眼角按压有黄白色分泌物溢出,擦拭后可能复发,或者晨起内眦有较多干眼屎。  3.局部红肿压痛:泪囊区(内眼角下方)红肿,压痛,往往是急性感染的表现。  4.继发感染风险:结膜长期充血,眼角皮肤出现湿疹样改变,若引发角膜炎,可能导致视力下降!  就医提示:当出现“擦不干的眼泪+眼角分泌物”组合症状持续2周,建议到眼科进行专业检查。三、为什么“下水道”会堵?    鼻部疾病:慢性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压迫鼻泪管。    年龄因素:中老年人黏膜萎缩,管腔变窄。    外伤或手术:面部骨折、鼻腔手术后的瘢痕形成。    先天异常:婴儿期可能发病,但成人多为继发性。四、治疗:通堵结合,根治感染  1.保守治疗:(适用于早期或暂时无法手术者)    抗生素滴眼液(需配合泪囊按摩)    重复泪道冲洗+药物灌注    2.手术治疗:(根治首选)     微创介入:激光/球囊导管成形术、人工泪管置入术,留置硅胶管3-6个月。适合单纯狭窄。  单纯泪道探通术:适用于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微创疏通泪道,大多数都能一次性解决问题。  泪囊鼻腔吻合术:建立泪囊-鼻腔新通道,充分引流泪液。目前流行鼻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无面部切口,恢复快,适合绝大多数患者,包括高龄或儿童。金标准术式,成功率>90%。  五、预防:防堵胜于治堵  早期发现新生儿泪囊炎,及时咨询专业医师。   中老年女性可定期眼科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鼻炎患者积极治疗鼻部疾病。  眼部外伤后及时检查泪道功能。    勿随意揉眼,避免细菌感染。  避免共用眼部化妆品。     慢性泪囊炎不是“小毛病”,长期不治可能引发角膜感染甚至失明!若持续流泪超过1个月,请及时到眼科进行泪道检查。  记住:通泪道,护眼角,明眸不“流泪”!

捐赠名单

Donation list

捐赠人 捐赠金额(元) 捐赠项目
  • 心*五月
    10.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姚*生
    9000.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1*222617468
    198.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1*222617468
    198.00元
    医务人员技能提升行动
  • 1*222617468
    198.00元
    医务人员技能提升行动
  • 1*222617468
    334.00元
    医务人员技能提升行动
  • a*15444
    334.00元
    医务人员技能提升行动
  • 吴*利
    100.00元
    医务人员技能提升行动
  • 吴*利
    100.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a*15444
    234.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捐赠人 捐赠金额(元) 捐赠项目
  • a*15444
    198.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a*15444
    198.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a*15444
    146.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1*222617468
    198.00元
    医务人员技能提升行动
  • a*15444
    198.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表*23
    198.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a*15444
    198.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李*刚
    10.00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 林*
    0.02元
    医务人员技能提升行动
  • 林*
    0.02元
    临床医学科研促进计划

我要捐款

contribution

合作伙伴

cooperative partner

大成律师事务所
卡尔史托斯
罗氏医药
迈瑞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川北医学院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
北京健康护航科技有限公司
瀚晖制药有限公司
默沙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深信服科技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优博思(浙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科微智(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国药控股北京华鸿有限公司
北京远大就和药业
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
捐款